个人会员(查看单位会员)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会员展示
姓  名:王欣
所在单位:
职  务:
邮  箱:
联系方式:

个人简介

中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,还很难说配得上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与机遇!“建筑学很少能逃避它显然难以逃避的命运——寻求顺应一种或另一种潮流,而不是摒弃表面的时髦并代之以真实的现实”。中国建筑目前整体上失去话语权,正是其迷失在国际化时尚流中,失去了批判性与原创性。 “知易行性”是建筑学的基本特征。作为关于此时此地的,以实证为基础的建筑学,其真理源自于具体体验而非形而上学的解释。在所有建筑不同表象的背后,都必然维持有一种真实,一种准则和方法,保持其活力与建筑实践的基本价值是真正高质量设计的基本保证。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纯粹的建筑学!被建造的领域,还不包括互联的领域,要比我们通常用三维系统确定并命名为建筑学的要深广得多。建筑是活生生的,在超越了形式与风格的表象之后,是由各种多元、开放、矛盾的相互关系为此时此地带来大量的意义,在其中我们发掘出最有价值的并再由此产生新的关联。美学的乐观主义是不可取的!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描绘愿景的能力而非造型的能力,营造仅仅是最基本的起点,更重要的是把握此时此地,并发现和探索它的关系和意义。“空间的状态?这远比空间的形态重要”。可视性已不再是城市最主要的美景功能了,并且可视性也越来越少地依据建筑的外表而转向移动、事件、机会、交流、即时场景、展示与宣传等非物质性要素上,毫无疑问,它呼唤一种动态的、倾向于内容提供而非形式的建筑学。今天我们的设计,“不是完成建造的条件而是完成条件的建造” 。 建筑是激发各种活动的装置,而远非是仅仅被欣赏的“包装礼盒饰品”!当把注意力从表层移开,真正地去关心此时此地,我们就有可能剥去时尚的伪装,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和周边,从而“创造出新的内涵,激发新的活力与乐趣”,我们就有可能从创作表达的冲动中回到研究、发现的姿态。

主要业绩

2000年 广州光大花园体育俱乐部 合作人:吴艳萍、李 琦 2001年 长春雕塑艺术馆 合作人:陈 璜、吴艳萍 2002年 东莞松山湖东莞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合 作 人:李冬冰 2003年 深圳TCL大厦 合作人:张 林 2004年 南京朗玛国际广场 合 作 人:黄宇奘、付玉武